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,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!
產后新媽“修身記”
終于“卸貨”了,新媽媽感受最明顯的就是變癟了的肚子。其實變化的不止肚子,還有很多看得見的看不見的變化正等待著新媽媽去感受,你都了解嗎?
產后“坐月子”,新媽媽的身體會迅速朝著懷孕前的水平出現恢復性變化,具體的說來,身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重大變化:
子宮
修復需時:10-14天
產后第一天,子宮底的位置約在肚臍的地方,由于子宮肌肉強力的收縮與自解作用,使得子宮肌肉細胞減小。于是子宮底每天可往下下降一橫指,產后10-14天時,已可降低到骨盆腔里,由腹部幾乎摸不到了。
!假如子宮底沒有持續下降,或摸起來呈現柔軟、松弛的情形,很可能是子宮內仍有血塊或殘留物,此時應予子宮按摩,直到子宮收縮變硬為止。
子宮頸
修復需時:約18小時
自然生產的媽媽,由于寶寶經過產道娩出,所以子宮頭腫脹、松弛。約需18小時,子宮頸口才會慢慢復原。坐完月子后,子宮頸的內口可恢復到沒生寶寶前的樣子,但外口則會呈現微開狀態,且永不再恢復。
外陰
修復需時:7~8天
分娩之后,陰道外口有充血、水腫或不同程度的裂傷,或者為娩出寶寶時切開的會陰部傷口。輕者可以很快自愈,充血、水腫要在產后幾天才會消失,會陰切開處縫合,一般在產后5天左右傷口可以拆線,逐漸痊愈。
陰道
修復需時:就個人體質
由于生產時的牽扯,會有腫脹、充血的情形。雖然阻道的口徑會隨時間逐漸復原、縮小,但不能回復到沒生寶寶的狀態。
卵巢
修復需時:就個人體質
分娩之后,母體就很快會有新的卵泡發充成熟,但產后母體的乳腺分泌能抑制排卵,因此,在哺乳期的新媽媽大多數不排卵、也無月經。但也有個別女性體質有異,在分娩后便會開始規律的月經周期。
腹壁
修復需時:就個人體質
產后,下腹部正中線的色素逐漸消退。因懷孕而脹大、松弛的腹壁,需要進行適度鍛練才能恢復。
妊娠紋
修復需時:就個人體質
懷孕期時,在腹部、臀部大腿常可見到紅色的條紋。這是彈性纖維過度伸張,再加上腎上腺皮質素刺激所致。不過,生完產后,妊娠紋會逐漸變成銀白色。
泌尿系統
修復需時:就個人體質
生產后,身體會產生利尿作用,以排出懷孕期間儲留在體內的液體,所以媽媽的尿量,有時一天可高達3000ml。此現象可持續到體內的水份電解質平衡為止。
腸胃道
修復需時:約14天
產后最初幾天,媽媽幾乎都有便秘的困擾。這是由于腸道和腹部肌肉松弛的緣故,可多補充液體和吃青菜水果來改善。約兩周,腸胃道的蠕動就可以恢復正常。
其他變化還需留意 (過渡)
惡露
所謂惡露是指生產后由阻道排出的分泌物,產后頭3天,稱為紅色惡露,因為它含有血、小血塊和膜碎片,所呈現的是紅色。此時若有出現大血塊、大蛻膜、或惡露量極多,都應告訴醫師。4-10天,稱漿性惡露,因為分泌物變得比較稀薄,呈現粉紅色或棕色。10天-產后6星期,稱為白色惡露,分泌物大量減少至無色。不過,也有人分泌棕色黏液,分泌物會持續較久。
乳房
分娩之后,血液中雌性激素與孕激素減少,催乳素增加,在產后2~3天,乳房脹大并發硬,有時會伴有發熱的感覺,并開始分泌乳汁。最初分泌的乳汁為灰白色,以后變為白色。乳汁的分泌量、乳腺的發育程度,與寶寶的吮吸能力成正比。另外,如果新媽媽有失眠、過度勞累、疼痛等身體癥狀,會阻礙乳汁分泌。
月經周期
哺喂母乳的媽媽,因為泌乳素的分泌,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產生抑制的作用。所以有持續哺喂母乳的媽媽,通常都會有月經延遲的現象,有的甚至整個哺乳期都沒有月經。至于沒有喂哺母乳的媽媽,大約在產后6-8周可以恢復來潮。文/賀巧
下一篇:停經后又來月經,小心宮頸癌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聽婦產專家講上節育環的是與非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